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杂谈随笔

伦理观是与生俱来的吗?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方洪

章翠英:《孔子问礼图》


哈佛大学教授豪瑟(Marc Hauser)写了一本书,名叫《道德的思想》(Moral Minds)。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伦理是人与生俱来的。由于人们一直认为道德来自后天教育,豪瑟的观点不免激起了一阵思想波澜。

一个很「有问题」的问题

「一条人命贵还是五条人命贵?」或者说,如果要在「牺牲一个人」和「牺牲五个人」间做选择,你会如何做?

可能会有人回答说:「当然是维护多数人啦!」但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经过仔细审查后,人们发现:第二个问题会因为现场场景的不同而变得十分复杂;至于前一个问题,也许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不妨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医院危重病房里,有五个生命垂危的人急需进行器官移植,否则必死无疑。这时候,一个健康的人进来了,他的器官刚好与那五个人匹配。医生是否可以「牺牲一个人」来「挽救五个人」,摘除这个人的器官以挽救五个人的生命?

几乎所有人都会不加思索的回答,不行!

而在另外一个场景下,类似的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你正在驾驶着一辆失控的机车,前方有一个岔道口,左边道路上有五个工人,右边岔道上只有一个人。这时,你已经没有办法让机车停下来,也来不及通知工人们离开,唯一能做的是控制方向。你是否会选择驶向右边的岔道?

这一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是的。表面上都是以一个人救五个人的问题,但是人类的伦理判断力可在瞬间区分其中微妙但却根本的差别,做出选择。如果不考虑那些微妙的、根本的差别,就可能造成对伦理的滥用和伦理灾难。

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伦理判断能力的来源,这种能力究竟是天生的,后天培养的,还是兼而有之?

有关道德选择的问答

前面提及的「假想实验问答」是大众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前不久,南加州大学曾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假想实验」,向数十位受试者提问,让他们回答如果换了自己会如何做。这些受试者中有些是健康人,也有部份是大脑受过创伤的患者。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伦理判断能力与某些脑部病变的关系,而结果让研究人员颇为吃惊。

在受访的数十人中,包括六名大脑前部控制情感的部位受到损伤的病人(手术结果)。面对「失控的机车」这样的问题,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受试者一样;而对于类似「医院危重病房」这样的问题,他们竟然选择「用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五个人」──这与其他的受访者不同。大部份受访者,包括大脑其它部位有损伤的患者,都无法接受这样的选择。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病人做出「极功利性」的选择,可能与他们的情感中枢受损有关。其实他们有完整的数字分析能力,但是健康的伦理观念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人们一直认为,伦理观念完全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但是这次社会调查的结果似乎显示,健康的伦理不仅是思想中的东西,道德观与人类的其它生理机能一样,被「上天」系统的「编码」在人体中了。

重视伦理乃人类本性

西方有学者发现,人的伦理观在年幼时就体现出来。中国人说:「三岁知老,从小看大。」一个孩子几乎在开始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同时,就体现出了伦理的判断能力。

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做了错事,他会战战兢兢的说:「我不是故意的。」即使造成的后果不会因为是不是故意的而改变,但是人类社会是由伦理束定的,因此人类不仅在乎后果,更在乎动机。一个人出于好的动机做了错事,我们或许仍会要求他做出补偿,但却很难不在伦理上、感情上原谅他。

伦理与文化承传

人类伦理的形成用生物进化思想很难回答,因为进化的动力是完全为私的。人们通常认为,道德来自于文化──家庭环境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塑造;它包括我们小时候听的儿歌,还有后来读的历史故事、小说、报纸……一个人的伦理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成形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除了像释迦、老子、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等这样的人类文化和伦理的奠基人,一代又一代的先人都在创造着历史,同时也都在被他们自己以前的历史塑造着;而他们创造的历史又像教科书一样,塑造着子孙后代……就这样,经过了多少世纪人类走到了今天。

今天的我们,几乎一生出来就在骨子里蕴藏着整个历史的沉淀。

对于这一点,南加大的研究和豪瑟的著作又给人类伦理的形成研究提出了难题。难道,一个人不仅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完善着他的心智,而且这种东西还以某种方式代代相传?最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生理上都是道德的?

情感、堕落与伦理

前文中提到大脑情感中枢的损伤可以影响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心理学家经常把伦理与情感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情感」这一概念本身很笼统,伦理与情感的关系也成了心理学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十八世纪的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曾认为「情感」是堕落的原因,因为人可以因为「情」而不理智,从而做坏事。

但是如今的研究又发现人没有「情感中枢」还不行……

那么,情感与理智、伦理与利益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或许我们可以先问问一个心理学家,再回来问问自己的孩子,看看是谁的答案更有说服力。

伦理的滥用与陷阱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牺牲一个人」来「挽救五个人」究竟对不对?其实在共产党国家,「牺牲个人以维护集体」一直被当作一个国家教条,对全民进行反复教育。当然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会相信自己真会「傻」到「听党的话」。但是,反复不断地教育会潜移默化影响人们伦理判断的敏锐性和正确性。这不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问题,而是一个模糊了判断的前提后构成的伦理陷阱。

伦理问题是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伦理标准的健康和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无论伦理有无生理基础,它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的结晶,也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