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中国古代文学与修炼的不解之缘(上)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农阁居士

打开古代文学史,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文学家加入修炼行列的数不胜数,特别是那些在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像庄子、屈原、嵇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陆游、吴承恩等,大都与修炼有缘,有的造诣匪浅,写了不少此方面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修炼不仅保养了以笔耕耘的文学家们的身体,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艺术灵感,拓宽了他们艺术思维的空间,使他们以生花之笔写下了许多咏吟修炼境界、反映修炼神奇感受和赞美修炼之人的流传千古的绝句佳作。而后人正是从这些境界静穆、天真自然、寓深情于淡泊之中的绝句佳作中,感受到修炼对文学家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的巨大影响。

纵观古代文学史,最早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修炼境界的是文学巨著《山海经》。《山海经》以清澈、虚幻、优美的笔调,描写了上古时期在山上食气饮露的修炼之人。

战国的屈原,用诗的形式,以神来之笔,在他那首著名的《远游》中,介绍了存思和服气相结合的修炼方法,同时也反映了他那强烈的“轻举”、“远游”的愿望。“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

从作品看,反映修炼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章回小说。

诗人接近修炼并用诗的形式表现修炼是魏晋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特别是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与佛、道两家有缘,有的还亲自找僧人道士指导修炼。

唐初四杰之一的大诗人卢照邻,为了治病和求得长生,四处寻访道士,甚至爬山涉水找到孙思邈,向他请教修炼养生之要。

王维、杜甫、李白是唐代诗坛比肩而立的三大诗人,他们除诗绩辉煌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向往修炼。

诗画堪绝的王维笃信佛教,与僧人和尚交往甚密,非常向往禅修境界: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粉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王维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实践,使他的诗具有一种“禅”的精神和情调,捕捉以空为本的生命感觉,处处散发出宁静淡泊的韵味。用评论家的话说,王维的诗是“意境淡泊,诗语淡泊,诗调也淡泊”。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

诗仙李白,也非常向往修炼境界,到了梦紊魂牵的地步:“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下途归石门旧居》)。“安缚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焦山杳望松寥山》)。诗人不但广交道土,亲自修炼,还登坛受策,正式成为道教中人,同时虔诚地遵守清心寡欲的教规:“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游秦水六首》)。

从李白众多反映修炼的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不但修炼,且功力匪浅: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王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恬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中唐时期的大诗人杜甫,对修炼的向往不次于王维和李白,且积极实践。他的《幽人》一诗,生动地反映出他修炼的真切感受:

因漱无和津,所思烟霞微。
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

修炼的切身感受,对杜甫的诗影响很大,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内在充实之美。清代黄子云的《野鸿诗》二卷,赞扬杜甫诗作:“导引之术,曰精、气、神,诗之理亦然,能鼓魏之气,撷六朝之精,含咀乎诗经之神者,唯杜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