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義輕利 積德昌後

文/清源

魏時舉,北魏鉅鹿人。

有一年莊稼歉收,谷價猛漲。魏時舉打開自家的糧倉賣米,價錢卻只是別人的一半。整個郡縣的很多貧苦百姓,都靠他的救濟賴以生活。

他曾對人說:“年歲不好的半價,也就是豐收時的全價了。我雖然少賺了點,可是有什麼損失呢?假如沒遇到歉收,難道就能只想到賺錢嗎?”

魏時舉重義輕利,救濟他人於危難之中。他的兒子魏收節一直做官,累官至仆射(相當於宰相),這真是善有善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善有善報”是真實不虛的,在數千年來,經歷了無數人的檢驗和驗證。祖上樂善好施、行善積德,子孫後世蔭受惠澤,家門顯耀,兒孫成器……,歷朝歷代的古書上對這類事例都有相當多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