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惜善緣 增加福運之道

文/智真

“開門迎福”、“迎春接福”、“新春話福”...每當新年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將大紅“福”字,喜氣洋洋地貼在大門上。人們還喜歡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民間祈福文化由來已久,所謂祈福是指人們敬天拜神,特別是在遇到危難之時,希望得到神明庇佑,增加福運,化險為夷,平安度劫。

“福”包括福運、福氣、福星、福份、福祉、福至心靈等等。古人歸結為五個方面,謂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崇尚美德與和平。每一個人都盼望得到福氣和福份,趨吉避禍。但到底怎樣才能得到真福呢?

古語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意思是說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只有不斷地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才能得到神助。因此福運總是出現在有德行的人身邊。

福與德緊密相關

福與德緊密相關。德福,即道德與幸福,乃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的重要範疇。所謂攸好德,是指生性喜好道德。德是人獲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徑之一。

德福關系的理解,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人是否幸福是由天道或神決定的。神秉執公正,賞善罰惡,因此人們敬畏天命,懂得感恩、知恩、報恩,修德行,增長福德。如《詩經》中強調修德配命,即與天的意志相配,自然獲得“多福”。

其次,盡管天道或神主宰著人的禍福,但是人人都可以通過修養德行來改變命運。好的德行將保有上天賜予的幸福,無德的行為則導致福的喪失與災難降身,人所遭遇的一切禍福皆非偶然。中國古語中有:“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禍由惡作,福由德生”。可見禍福之根源在於人之心。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的幸福觀在於內在德性的完善,惟有實踐道義的正人君子,方能品嘗幸福的無盡滋味。

唐代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在《福壽論》中說:“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福兮可以善取”,指福是從善那裏修來的,行善積德,不僅可以使自己增長福份,還會福及子孫後代;如果一個人無品無德,為非作歹,“禍”也會隨之而來,所以無德即無福。

傳統文化認為德行是福的前提,倡導人要修德向善,才會有福德和福報。

今天,“真、善、忍”法輪大法在世上洪傳,教人修心向善,給世人帶來福祉和希望。每逢新年,很多法輪功學員向有緣人贈送寫有“法輪大法好,誠念得福報”的對聯、書簽或護身符,告訴人們記住“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是在傳播福音。請大家珍惜這善緣,祝天下善良人福運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