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人生 神奇畫筆(圖)

沈靜

文/沈靜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中的《創造亞當》,表現了神與人的關系。


從《聖殤》、《大衛》到《摩西》雕像,從西斯廷教堂令人震撼不已的的畫作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設計,集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於一身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在人間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虔誠修行的觀念

年幼喪母的米開朗基羅寄養在奶媽家,奶媽的丈夫是個石匠。他從小就與石頭為伴,跟石匠們學會了用鑿子和錘頭來造像,粗樸的生活方式使他放松自在。

在佛羅倫薩求學時,米開朗基羅接受人文主義思想、新柏拉圖學說,常聽宗教改革家薩伏那羅拉的演講,禁欲虔誠修行的觀念對他影響很大。他曾表示:“應當回歸更純粹的信仰方式,不應享受各式各樣繁華的東西。”甚至說到每個人都應當苦修。薩伏那羅拉抨擊教會腐敗而被火刑處死,心靈受到極大震動的23歲的米開朗基羅,雕刻了成名之作《聖殤》(《哀悼基督》)。他打破常規,把懷抱耶穌遺體的聖母塑造得非常年輕柔美,同時深沈靜謐的憂傷哀感頑艷,攝人心魄的悲憫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共鳴。米開朗基羅解釋說:貞潔女子比縱情享樂的女人更美得持久。聖母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在靈魂和肉體上永葆青春。

雕刻般的減法人生

米開朗基羅對人體解剖學有極其精深的研究,為此他親自解剖了數十具屍體,對人體的肌肉,骨骼作了詳細的研究,並達到嚴重影響食欲的程度。米開朗基羅充滿力量和運動感的素描手稿,如今都是無價之寶,僅大衛的素描造型他就畫了1000多張。經過3年與世隔絕的苦幹,一層又一層,一錘又一錘,米開朗基羅終於把一個英雄美少年從沈睡的大理石中喚醒。《大衛》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如此完美,精確得無懈可擊。年僅26歲的米開朗基羅被公認為最偉大的雕刻家之一。

雕刻是做減法,只能去掉,不能加上,鑿去多余的部分,簡潔流暢、氣韻生動才是好作品。米開朗基羅清苦極簡的生活,即是雕刻般的減法人生。他認為自己的才華是神的恩賜,唯有窮盡畢生之力向著高潔美好的頂峰攀登,不斷吃苦消業升華,專註向神,才能保持創作狀態的敏銳鮮活、沖勁兒和靈氣。而舒適安逸享受是個大陷阱,會消磨意志,鈍化感知,懈怠麻木,墮落沈淪。所以無論多麼富有,他都活得像個窮人,非常簡樸,吃得很少,睡得也很少,“將自己獻給壯麗的構思——那些來自天庭的啟發”。

苦行僧的神奇畫筆

“好的畫,迫近神而和神結合……”米開朗基羅說,“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畫筆的陰影,神的音樂,神的旋律……”他強調“保持孤獨才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這位潛心於藝術修煉的苦行僧,以巨人的擔當,全身心投入地繪制了從《創世記》到《最後的審判》的偉大宇宙史詩,這是他一生中最艱苦卓絕也是最輝煌絢麗的藝術壯舉。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歷時4年5個月,他獨自一人完成了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記》,從開天辟地到洪水方舟,9個主圖,343個人物,繪畫面積達530余平方米,其工程之浩大和艱難是難以想像的。

米開朗基羅制作的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神高舉右臂宣告審判開始,行善者升入天堂,作惡者打下地獄。


1536年,61歲的米開朗基羅又在西斯廷教堂祭壇後面220平方米的大墻上,用了近6年的時間,獨立繪制了壁畫《最後的審判》。將《聖經‧啟示錄》的末日審判表現得淋漓盡致,驚心動魄。神高舉右臂宣告審判開始,行善者升入天堂,作惡者打下地獄。

西斯廷教堂每年吸引500萬遊客(每天2萬人)前來參觀,仰望米開朗基羅的曠世巨制,無不震驚於它的磅礴壯美、超凡脫俗,是信仰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巔峰之作,難以超越,嘆為觀止。

從神之手賦予生命靈魂到神揮手之間善惡有報,500多年過去了,米開朗基羅在畫作中向世人訴說著從創世到末世的涵義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