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遵行仁義 深得民心

曾敬賢

文/曾敬賢

晉朝時代,有個叫祖逖的人,生性豁達,視錢財如糞土,為人特別講義氣。每次他到農民家裏,看到他們生活困苦,就非常同情憐憫,常假托別人的好意,把自己並不寬裕的糧食和布匹,拿出來分給他們。

後來京城發生了戰亂,祖逖就帶領親戚和同鄉幾百戶人,到淮泗地方去避難。在艱苦的逃難歷程中,他處處為別人著想,把車子和馬匹,都讓給那些年老多病的人,自己徒步行走。他所帶的藥物和糧食,也總是毫無保留的分給那些需要的人。正因為祖逖為大家做了這麼多事情,那些人才能順利度過難關。大家都把他當作救命恩人,非常敬佩他的人品。

祖逖的俠義行為,簡直是不勝枚舉:為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帶頭種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無人安葬,他不僅埋葬他們,還祭奠一番。當地百姓,為他的種種仁義之舉,深深感動,舉行盛大的酒宴感謝他,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哽咽著說:“我已是個快入土的人了,沒想到臨死之前,卻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啊!”

祖逖死的時候,百姓悲痛至極,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這都是他一直按照仁義行事的結果。

(據《八德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