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盛唐文化與盛唐精神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智真

唐代盛世偉業的開創者,成就了歷史上最輝煌的“貞觀之治”。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開明,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這種局面的開創,始於唐太宗及其後的君王關愛百姓、選賢任能、善於納諫的結果。唐太宗身居高位而謙恭待人、大度容人,敢用反對過自己的人,勵精圖治,不僅是唐代盛世偉業的開創者,更為後世樹立了治世典範。

唐太宗謙恭待人,用人高妙,為後世樹立了治世典範。(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文化的特有氣質,正是這種“兼收並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孟子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這種精神造就了唐代“充實而又光輝”的文化繁榮時代,使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一個異彩紛呈、奇峰叠起的時期。

(一) 文學藝術

王維工詩,善書畫,蘇東坡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為畫家南宗之祖。唐.王維〈稷神山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來看,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萬八千多首,詩人之眾,詩作之繁,實為中國詩史之奇觀。

唐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藝術精湛、水平極高,《全唐詩》開篇就是唐太宗的〈帝京篇十首〉,詩作氣勢宏大,使人感到他“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經破薛舉戰地〉)的高尚節操和遠大抱負。

隨後群臣詩作也展現出闊大的氣勢和胸襟,如大臣楊師道的“爽氣長空凈,高吟覺思寬”(〈初秋夜坐應詔〉)等,剛健質樸的貞觀詩風影響著後世。

盛唐時期名家輩出,宛如星漢:“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寫自然風景著稱的孟浩然、王維;邊塞詩人高適、岑參;“詩家夫子”王昌齡;經歷了盛唐的成熟,中晚唐時期眾多的詩人代表者白居易等。

其詩作博大、雄渾、深遠、超逸,無不體現著時代的風格和精神。如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杜甫的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除詩歌外,唐代散文、小說、傳奇等方面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成就。體現了一代文人:“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抱負,反映民生和揭露社會時弊的敏銳洞察力和勇氣,對國家的責任感,高瞻遠矚的大眼光、大格局。

(二) 書法繪畫

唐太宗非常重視書法,設置了弘文館,委任書法名家擔任書學博士,專門培養書法人才,並下詔京師五品以上的官員必須到弘文館學習書法;倡導天下學習王羲之的字體,並稱其“盡善盡美”,使書法正統化。

唐.歐陽詢〈傳授訣〉(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柳公權〈伏審帖〉(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唐太宗的影響下,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都十分愛好和提倡書法,唐代書法水平因而達到歷朝歷代的巔峰,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書法家最多的一個朝代,如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薛稷、李邕、顏真卿、柳公權、張旭等。

晉.王羲之〈蘭亭序〉(國立故宮博物院)


顏、柳、歐、褚等名家法帖,至今仍是很多書法研習者們臨摹的樣本。

唐代的畫壇亦顯示出蓬勃的活力,題材範圍空前地擴大。如閻立本所畫〈太宗真容〉、〈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圖繪了開創大唐偉業的唐太宗及眾臣,形像逼真傳神,時人譽之為“丹青神化”。

吳道子曾在長安、洛陽寺觀中作佛道壁畫四百余間,神態各不相同,展現出神佛的莊嚴和天國聖境的光輝。他落筆一揮而就,繪畫轟動長安,“立筆揮掃,勢若風旋,人皆謂之神助”。他被後世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塑匠人尊為“祖師”,足見其影響之大。

唐代的壁畫和雕塑也有高度的發展,以卓絕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富麗中不失典雅,鮮明中又有沈著,呈現出一派大氣雍容的風度。如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西方凈土變〉,展現出天國世界的景象,神佛、菩薩、眾生,人物眾多,畫面宏偉,神采生動,令人敬畏與神往。

(三) 樂舞藝術

唐樂舞薈萃歷代歌舞所長,兼收西域眾多少數民族及國外之精粹,日臻極境,充分體現盛唐時百國朝賀、民族交融的景象,是國泰民安的完美寫照。

唐樂舞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集詩、詞、歌、賦於吹奏彈唱;融鐘、鼓、琴、瑟於輕歌曼舞;樂曲高亢悠揚,動作舒展流暢,服飾華麗多紫,堪稱歷代歌舞之最,成為吸收異域優秀文化和傳播中華文明的載體。

唐樂舞中︰繼承前代的傳統樂舞並加以發展的,如《九部樂》、《十部樂》中的〈清商樂〉;以國名、地名、族名為樂部或舞名的,如《十部樂》中的〈西涼樂〉、〈高麗樂〉、〈龜茲樂〉等;唐代新創的樂舞,是音樂、舞蹈、詩歌三者結合的大型多段體樂舞套曲,如吸收傳統武舞的〈破陣樂〉、〈大定樂〉等。

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時設立了十部樂,除了燕樂、清商為中原樂舞,其余四部來自唐朝境內少數民族、四部來自國外,南至印度支那,北到撒馬爾罕。

當時著名的歌舞大曲有〈秦王破陣樂〉,以唐太宗統一中國、功定天下為題材,表現了除奸佞、氣吞萬裏的氣勢和拯民於水火的仁德,此曲當時在國外亦廣為流傳。

西域音樂在唐也非常盛行,長安城內住有大批西域音樂家,著名的樂曲有〈龜茲佛曲〉等。有關民間樂舞盛況,在唐詩中也多有反映,出現了“〈六麼〉、〈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的局面。

(四) 意識形態和信仰

唐代是儒、釋、道發展和弘揚的鼎盛時期,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使社會維持較高的道德水準,使盛唐時期達到舉世矚目的輝煌。唐太宗既尊崇儒學,又扶持道教和佛教。

唐代有完善的祭祀天地、神明和宗廟的祭祀制度,人們敬天信神,尊道崇德,讀聖賢書,以經世濟民為己任。儒家的“仁者愛人”,道家的“悟道證真”,佛家的“慈悲普度”,在這些正統信仰的影響下,人們明了做人的理念,保持質樸、善良、純真的本性,追求 真理,堅定為善。

唐太宗下詔組織學者修撰《五經正義》,使儒家經典成為唐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並一直沿用後世,儒家思想成為規範人們思想行為的基本準則。

唐代道家思想亦得以廣泛弘揚,文人中求道訪道的非常多:真率夷曠如賀知章,或翩翩欲仙如李白;在繪畫上有“道釋人物”一科,畫家們的藝術也被人們稱為有若神助的藝術;音樂上“玄真道曲”、“大羅天曲”大盛;書法上追求“真率天然”、“稟天而自強”的境界美,看重意象,崇尚自然。

名醫孫思邈被後世稱為“孫真人”和“藥王”。(國立故宮博物院)


名醫孫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醫濟世為務,造福世人不計其數,被後世稱為“孫真人”和“藥王”。

佛家思想傳播亦規模空前,佛經翻譯、傳播數量巨大,人們信奉佛法,敬信神佛,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會安定,民風淳樸,八方來朝,正如佛經所述:“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無有冤枉。強不淩弱,各得其所。”

高僧玄奘法師以慈悲為懷,立志拜佛取經以濟眾生,遠赴西域印度十七年,取回六百五十七部佛經,並在長安慈恩寺將其全部譯成中文。唐太宗贊其壯舉,對其翻譯、廣傳佛經給予大力幫助和扶植,並為譯經作序〈大唐三藏聖教序〉。

此序文氣勢開闊,文筆典雅,從天地陰陽、四時變化述及顯像與無形,宏觀與微觀,再述及佛家教化之功能,贊揚玄奘法師拜佛求經之壯舉,“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方翼茲經流施,將日明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五) 對外文化交流

《步輦圖》(唐·閻立本繪),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場景。


唐太宗提出“柔懷萬國”的睦鄰友好政策,貞觀之治為鄰近列國所仰慕,和中國有使節往來的國家、部落已經超過三百個,於是朝廷設立鴻臚寺、典客署和禮賓院等外事機構,專門接待外賓。亞洲、非洲許多國家紛派使節,而有“萬國遣使”的盛況。

唐很多措施許多國家甚至是照搬過去直接用。許多外國的王侯、使臣、留學生、藝人、僧侶都來到唐朝,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會,國子監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僅日本一國先後十九次派出的遣唐使,就有五千人以上。其中隨團前來的留唐學生,大多被唐朝友好地接納到唐朝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學習數年畢業後或在唐朝官府工作或返國將漢文化傳授於國。

僧侶們則入住寺院,潛心鉆研佛經。有的國家還禮請中國派人去傳授文化,如高僧鑒真攜帶佛像、佛經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弘揚佛法與盛唐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綜上所述,唐代文化不僅以輝煌的成就使華夏文明璀璨奪目,而且以深刻的內涵、強大的力度遠播世界,使唐代文化成為向周邊國家和地區輻射的文化源地,在世界文化史上映照古今。

它是中華民族史冊上一幅亮麗的歷史畫卷,它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和自豪!人們懷念和向往記憶中永遠清晰的盛世天朝,無限景仰唐太宗的正義、仁愛和寬廣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