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原點

夏樹


文/夏樹

料理完畢,一不小心,手指被剛剛關了火的鍋燙到,很快,那塊被燙到的皮膚開始變紅、變得敏感起來。冷了難受,熱了更難受,即使什麼都不做,還是感到灼燒感。自己開始變得有些氣不順,無力左右這種痛苦。想到自己確實做不到什麼改善,索性,讓自己先靜下心來。對自己說:再痛也是會好起來的;還是忍耐一下吧。

順著此時的思緒,我又想了很多。我們的人生,起起伏伏,充滿了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自己就像這燙傷的皮膚一樣,在自己的情緒中,感受著種種不同的感受。再大的興奮,也會慢慢降了溫;再大的痛苦,也會隨著時間,慢慢地退減掉。原來,這個中點就是那個無論怎樣都要走回來的原點。

孔子教給人們“中庸思想”。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盡可能地保持在中間位置,那我們就減少了對情緒的承受。當我們遇到高興的事情時,可以減緩一下興奮,降低一點溫度;當我們遇到挫折而悲傷沮喪時,可以想想“焉知非福”,不要任由情緒直線下落;這樣做的話,我們已經是盡量讓自己不要遠離那個原點了。反正,我們離開原點多遠都要再回來,因為一切都會平息,一切又都會再來。倒不如,盡量不離開原點,反倒減少了我們不斷返回的辛苦。

有人講到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其中一條:情緒管理。今天再來看看這一條,確實有了不一樣的解讀。情緒管理,並不是一味的克制,而是心胸豁達、積極、理智的表現。

不大喜大悲,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為什麼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給出的反應都不同。在我看來,那是因為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而造成的。

比如說,哄孩子這件事。有的人就非常拿手,有的人就束手無策。拿手的人,可以在孩子因得不到滿足而哭鬧時,去引導和開解孩子。給孩子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當孩子聽懂了,他就會順著這條新的思路去想問題,從而改變了原先的想法,終止了啼哭。可見,從哪個角度看待事情,對我們自身的情緒也起到很大作用。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我們在情緒的帶動下,有時會覺得是一種享受,其實,那種享受本身也是一種辛苦。減少兩極間的遊走,我們一定會擁有更多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