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中國古代文學與修煉的不解之緣(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農閣居士

打開古代文學史,人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歷代文學家加入修煉行列的數不勝數,特別是那些在文學史上有影響的著名人物,像莊子、屈原、嵇康、李白、杜甫、王維、蘇東坡、陸遊、吳承恩等,大都與修煉有緣,有的造詣匪淺,寫了不少此方面的著作。值得註意的是,修煉不僅保養了以筆耕耘的文學家們的身體,同時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藝術靈感,拓寬了他們藝術思維的空間,使他們以生花之筆寫下了許多詠吟修煉境界、反映修煉神奇感受和贊美修煉之人的流傳千古的絕句佳作。而後人正是從這些境界靜穆、天真自然、寓深情於淡泊之中的絕句佳作中,感受到修煉對文學家藝術思維和藝術風格的巨大影響。

縱觀古代文學史,最早以文學的形式反映修煉境界的是文學巨著《山海經》。《山海經》以清澈、虛幻、優美的筆調,描寫了上古時期在山上食氣飲露的修煉之人。

戰國的屈原,用詩的形式,以神來之筆,在他那首著名的《遠遊》中,介紹了存思和服氣相結合的修煉方法,同時也反映了他那強烈的“輕舉”、“遠遊”的願望。“漠虛靜以恬愉兮,淡無為而自得。”

從作品看,反映修煉的文學形式主要是詩歌和章回小說。

詩人接近修煉並用詩的形式表現修煉是魏晉以來重要的文學現象。特別是唐代,很多著名詩人都與佛、道兩家有緣,有的還親自找僧人道士指導修煉。

唐初四傑之一的大詩人盧照鄰,為了治病和求得長生,四處尋訪道士,甚至爬山涉水找到孫思邈,向他請教修煉養生之要。

王維、杜甫、李白是唐代詩壇比肩而立的三大詩人,他們除詩績輝煌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向往修煉。

詩畫堪絕的王維篤信佛教,與僧人和尚交往甚密,非常向往禪修境界: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莫學粉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
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王維對禪修境界的追求和實踐,使他的詩具有一種“禪”的精神和情調,捕捉以空為本的生命感覺,處處散發出寧靜淡泊的韻味。用評論家的話說,王維的詩是“意境淡泊,詩語淡泊,詩調也淡泊”。如“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如”。

詩仙李白,也非常向往修煉境界,到了夢紊魂牽的地步:“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下途歸石門舊居》)。“安縛五彩虹,架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焦山杳望松寥山》)。詩人不但廣交道土,親自修煉,還登壇受策,正式成為道教中人,同時虔誠地遵守清心寡欲的教規:“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遊秦水六首》)。

從李白眾多反映修煉的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不但修煉,且功力匪淺: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
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
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
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幸逢禪居人,酌王坐相召。
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
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恬然青蓮宮,永願姿遊眺。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中唐時期的大詩人杜甫,對修煉的向往不次於王維和李白,且積極實踐。他的《幽人》一詩,生動地反映出他修煉的真切感受:

因漱無和津,所思煙霞微。
知名未足稱,局促商山芝。

修煉的切身感受,對杜甫的詩影響很大,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內在充實之美。清代黃子雲的《野鴻詩》二卷,贊揚杜甫詩作:“導引之術,曰精、氣、神,詩之理亦然,能鼓魏之氣,擷六朝之精,含咀乎詩經之神者,唯杜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