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免麻雀的“說法”

◎朱正

【明心網】過來人大約都還記得,1957年,在打右派的前後,還打過一陣子麻雀。打右派這事,現在是容易講清楚了,因為幾個最重要的文獻,都收在《毛選》第五卷裏。打麻雀這事,也得從《毛選》第五卷講起。在1955年12月寫的《征詢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一文裏,第13條是:

除四害,即在七年內基本上消滅老鼠(及其他害獸),麻雀(及其他害鳥,但烏鴉是否宜於消滅,尚待研究),蒼蠅,蚊子。(第263頁)

烏鴉可以算是有驚無險,麻雀是已經無須研究,列入有待消滅的害鳥之中了。

過了一個月,這17條擴充成了40條,就是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其中第27條是:

除四害。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1956年1月26日《人民日報》)

這個文件簡稱就是“四十條”,每一條都有具體內容,當然都是要一一付諸實施的,像其中列舉的推廣新式農具、擴大復種面積、多種高產作物、改進耕作方法……這些條目,只能在春耕開始的時候由農業生產合作社去做,一時還看不見同城市居民有多少直接關系。只有除四害這一條,是不分城鄉都得動手的。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這些東西,可以自由來往於城鄉之間,要打就城鄉都得打。所以,這個文件在報紙上一刊出,人們看得見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打麻雀。

一時間,展開了一場向麻雀宣戰的人民戰爭。男女老幼齊上陣:揮舞笤帚趕麻雀,制作彈弓打麻雀,小孩子還爬樹掏麻雀窠……各種戰略戰術都施展出來。還推廣除雀的先進經驗,有一種經驗說,麻雀不耐勞,飛行一陣子就得停下來歇息,如果不斷驅趕,不容它有喘息的機會,就會累死,跌在地上。人確實比麻雀要強得多,在這一場人雀大戰中,也沒有聽說有人累死的。

報紙的副刊上出現了一些醜化麻雀的作品,例如歷數其罪狀的新編山歌快板之類,甚至還有相聲小品,記得有一篇相聲吧,說有人遊園,從樹蔭下經過,忽有雀糞掉到脖子上,你說晦氣不晦氣除了諸如此類的文學作品,副刊上“生活小知識”欄裏,還有介紹幹炸、紅燒、香酥、糖醋等等烹制麻雀菜肴的方法,據說清燉時如果加上一塊天麻,對於某種疾病還有特殊療效雲。總之,反麻雀的輿論造得很足,一時間,麻雀也確實減少了許多吧。

打了一陣麻雀,又去打右派了。1957年9、10月間開的八屆三中全會,改變了“八大”的路線,可說是中共黨史上一次劃時代的會議。同時,不論對於打右派還是打麻雀,這也都是一次重要的會。毛在全會上的講話中說,“比如右派,過去是人民,現在這些人,我看是三分之一的人民,三分之二的反革命。”“右派,形式上還在人民內部,但實際上是敵人。”(第478頁)為了處理這些敵人,這次全會制定出了一個劃分右派分子的標準,把反右派鬥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這篇講話裏,毛也說到了打麻雀。他說:“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這四樣東西,我是很註意的。只有10年了,可不可以就在今年準備一下,動員一下,明年春季就來搞?”(第470頁)接著,他提出了這樣一個目標:“中國要變成四無國:一無老鼠,二無麻雀,三無蒼蠅,四無蚊子。” (第471頁)

根據他的這一要求,這次全會基本通過1957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隨即在報紙上公布。其中第27條:

除四害。從一九五六年起,在十二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裏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要消滅。(1957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

比起初次公布的草案來,這裏稍有一點改動,一是說明了打麻雀的理由,“是為了保護莊稼”,此外在政策上也有所放寬:如果麻雀飛到林區裏去,或者飛到城市裏來,即可免死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修改呢?聽說,是有科學家(生物學家)對於把麻雀定案為害鳥表示了異議,說是外國也打過麻雀,後來是吃了虧的。這話毛聽了一點進去了,於是給麻雀劃出了兩個允許自由活動的區域。

又過了半年,到了1958年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作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第二次修正草案)的說明,說麻雀還是要打的:

麻雀、老鼠、蒼蠅、蚊子,現在有些地方打得看不見了,但是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又會出來了一些,麻雀、老鼠也還會出現。這些東西繁殖是很快的,不是一個或幾個“戰役”就可以完全消滅的,而是要長期鬥爭,越打越少,以至基本消滅,並且還要繼續鬥爭,才能把成績鞏固下來。(《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11號第15頁) 可見,這政策的“松動”其實還是頗為有限的。

政策的真正改變,決定赦免麻雀,是1960年的事。《毛選》第五卷在《征詢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一文後面,加了一條註釋,說:

一九六0年三月,毛澤東同志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說:“再有一事,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第263頁) 果然,4月10日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正式通過的這一文件,“除四害”這一條裏的“麻雀”就改成“臭蟲”了。

最有趣的是這一修改的理由。為什麼要赦免麻雀呢?在將文件提交這次會議討論的時候,譚震林作的說明是這樣的:

麻雀已經打得差不多了,糧食逐年增產了,麻雀對於糧食生產的危害已經大大減輕;同時,林木果樹的面積大大發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樹害蟲的“天敵”,因此,以後不要再打麻雀了,綱要所說的除四害中,應當把麻雀改為臭蟲。(《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8號,第25頁)

這當然是極其雄辯的文章:過去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沒有打錯。現在形勢大好,糧食逐年增產,讓麻雀吃掉一些也不在乎。現在的任務是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吃飯之外,人們還要多吃一點柑橘蘋果什麼的吧。正好麻雀是果樹害蟲的天敵,保存下來對發展水果生產有益,如此說來,不但可以赦罪免死,甚至還應該立功受獎了,任它吃掉的那些谷物,就算作獎品吧。

譚震林的這篇報告是1960年4月6日作的。如果人們註意到了這個日期,就會覺得他這話未免說得有點蹊蹺。由於大躍進對農業的破壞,這時正是全國糧食最緊張最短缺的時候。那時糧食緊張到了什麼程度呢?手邊沒有《中國經濟年鑒》之類的書籍可查,不能提供具體的數字。只好從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所編的《中共黨史大事年表》中間抄一段出來:

一九六0年五月二十八日(按:即譚震林作上述報告之後五十二天),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指出:“近兩個月來,北京、天津、上海和遼寧省調入的糧食都不夠銷售,庫存已幾乎挖空了,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就有脫銷的危險。”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市場供應緊張問題,中共中央除多次發出指示,緊急調運糧食以支持最困難地區外,還采取了減少民用布的平均定量,降低城鄉的口糧標準和食油定量,並提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等多種應急措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頁)

那時的情況就是這樣:每一粒糧食都是多麼寶貴啊!譚震林作報告的時候,正好在中共中央這一指示說的“近兩個月”之中,正是糧食最緊張,庫存都幾乎挖空的時候。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分管農業的書記,他不會不了解情況。了解情況還要說“糧食逐年增產了”,是為了給赦免麻雀尋找出一個站得住腳的“說法”,有他的不得已吧。麻雀的冤案得以平反,總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現在是時過境遷了。當年深以為苦的饑餓的記憶也漸漸淡忘。今天倒是可以用一種超脫的態度來欣賞這一段妙文了。這種論證方法,我們曾經是多麼熟悉啊:以前整你,是你有問題,沒整錯。現在不整了,並不是說你沒有問題,而是因為人民民主專政更加強大,有可能實行更加寬大的政策了。

嗚乎!雀猶如此,人何以堪!

(浴火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