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沈靜的眼,平和的心

——中野孝次《清貧思想》閱讀劄記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藺海波

【明心網】《清貧思想》是一本內容與文字都很優美的書。

說它內容優美,是因為在浮躁、喧囂與騷動的今天,它仿佛是為炎炎烈日下行走得口幹舌燥的旅人準備的一碗清冽的甘泉,也仿佛是為在觥籌交錯中食膩了雞鴨魚肉的富裕起來的人們準備的一盤清淡的小菜。

說它文字優美,是因為優美的內容配合以譯者精心調養和呵護的淺白文字,使得原作者的思想內核,經由譯者,或者說是在譯者的再創造中,獲得了生命本相般的質樸。譯者對原著恰當、妥帖的處理,益加單純、清澈了原著的主題,使得原著於單純、清澈中凸顯的意義益加鮮亮與生動起來。

初見《清貧思想》是在1998年盛夏,記得在中國美術館邊的韜奮三聯書店裏,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這本書,在眾多的書籍中,以別致的書名和牛皮紙封面攫取了我的視線。翻檢著譯者和著者的前言、目錄和正文的幾個段落,立即被它吸引,仿佛有拂面的涼風襲來,於酷暑中有如觸及到了一塊滴水的冰塊,感覺十分的愜意,便毫不猶豫地將之買下,於是,《清貧思想》,這本日本人中野孝次寫的書,在那個盛夏,成了我手邊的一碗涼茶,枕邊的一股清風。

日前整理書櫥,又見到這本裝幀樸素的書,不由得又將它抽了出來,但見書中劃著不少油筆和鉛筆的道道,還夾著昔日記下的半頁書箋,於是,將它重新挪至床前。

《清貧思想》文字淺顯,卻頗見著譯者的文化與文字功力。從構成全書的24篇隨筆的幾個小標題,可知書的內容和主題,如“袋裏有米,爐邊有柴,還要什麼?”、“我畫畫是為了自己高興”、“青葉嫩葉,何等尊貴”,如“被物質所控制,何其愚蠢”、“人的需要並不多”、“美在清貧”等等。在這些隨筆中,中野孝次講述了日本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良寬、西行、兼好、光悅、芭蕉、池大雅等的生活故事,借助這些僧人、文人、畫家、旅行者、隱士平凡而簡單的日常生活,中野孝次呼籲,當代社會中的人,亟需學習和汲取這些先輩們身上的清貧思想,即:生活應盡量簡樸,擺脫物欲纏繞,讓心靈悠遊於平和自由之境。在日本商品出口全球,而富足的日本人卻不為世人恭維的當下,中野孝次意欲以民族歷史上重視心靈世界的名人們生活的“一個側面”,為世人進行日本文化的導遊,啟示今天的日本人珍視這些傳統,而不要僅沈湎於物品制造與金錢崇拜,不要一味地追逐富貴榮華。

對貧富問題的思考貫穿了《清貧思想》的始終,作者嫌惡貪婪而致富的行為,認為人擁有的物質越多,心靈的空間就越少,越來越成為物質的奴隸。書中,中野孝次講述並討論了歷史文化名人們一些看似荒誕不羈,實則體現出人的精神的故事。如《這樣的茶罐就該三十枚金幣》,寫日本歷史上的文化名人光悅(1558-1637)年輕時執迷於器物,拒絕賣家減價出讓的好意,以變賣莊園等籌來的30枚金幣,換回他喜愛的陶制茶罐,又斷然拒絕以300枚金幣的價格將茶罐出讓。隨著年齡的增長,光悅又把那些寶物悉數送人,自己只用最粗鄙的茶具茶品,以保持心靈的平靜和安寧。

反對物質至上的中野孝次,主張人應當具有一種純粹的生活能力,過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在《袋裏有米,爐邊有柴,還要什麼?》中,他對一生不與金錢結緣,住草庵、以乞食為生,卻有著悠然心境的僧人良寬(1758-1831)大加贊賞。良寬一生不以卑躬屈膝換取出人頭地,不求取廣進的財源享受富貴榮華,卻蓬勃自己的心靈,率性而為。由良寬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中野孝次“省察到在現代文明中嬌生慣養的人是多麼的脆弱”。

類似的故事,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尤其是在中國佛教典籍中隨處可見,而且,人和事的年代更為久遠,也更加發人深思,耐人尋味。換言之,中國文化的精神資源極其豐富,並不缺乏《清貧思想》這類域外的維生素。實際上,日本的這些文化名人很多都浸潤過中國古代文化的滋養,從這些浮世繪樣的日本故事中,可以顯明地感受到中國儒家哲學及佛道思想的風采。

因此,《清貧思想》的意義,我以為並不在於讓我們了解了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上那些文化人獨特的處世方式,而在於讓我們看到了在物質極大地豐富起來了的日本,人們當下的精神狀況究竟是什麼樣的,他們缺少什麼?他們在尋找什麼?他們在反思什麼?

兩番閱讀《清貧思想》,聽中野孝次和譯者舒緩從容地講述那些傳奇人物的人生故事,聽他們分析當代人何以對這些具有傳奇經歷者的生活方式情有獨鐘,仿佛是在與智者,也似在與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獲得的是一種“疏淪五臟,澡雪精神”的感受。

在物質極大地豐富起來的今天,追尋先哲們那沈靜的眼、平和的心,會不會是一種多余?會不會成為沒有富裕起來的人們用作“精神勝利”的靈丹妙藥?譯者介紹的情況解除了我的疑慮,《清貧思想》在10年前於日本出版後,“立即在日本形成了一股閱讀熱潮。好幾個月在十大暢銷書排行榜上蟬聯榜首,更保持榜上有名達兩三年之久。這樣一本有關傳統文化、人生哲學的書,在物質至上的社會如此暢銷,這實在是一個奇跡”。看來,富起來的日本人還是需要呼一口清新的空氣的。

《清貧思想》可以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意義與追求進行一些思考,進行一下檢討,也許,思考與檢討不會很精細,卻會產生一點痕跡,也許痕跡不會很深,只是一點朦朧迷離的意緒,但無疑會在某種程度上,將我們不斷膨脹的欲望在某種程度上予以稀釋和排放,濾除其中某些雜質,甚至就因此醇化了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由光怪陸離的紛繁走向了生命的澄澈,使我們擁有了沈靜的眼、平和的心,擁有了一份生命的快樂,也未為可知。

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已處於作家葉永烈在20多年前創作的小靈通暢遊的“未來”世界並不為過,當年使小靈通感到驚異和不可思議的一些事情,已經成為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存在,20幾年間,我們的物質極大地豐富起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條件和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在感慨今非昔比的巨大差異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少時的那股優遊與從容,對理想的那份單純而執著的追求也逐漸地遠離我們而去,不是嗎?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在幹自己真正願意幹的事?有多少人能真真正正、瀟瀟灑灑地為自己活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