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讓春天再次充滿生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逍遙

【明心網】“讓事實說話。” ——蕾切爾•卡遜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到處鳥語花香。這或許是小學生春遊範文的標準格式。然而,這樣的描述或許將只能存在於作文中了。是什麼讓春天失去了聲音?四十年前,蕾切爾•卡遜女士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在這本現在稱為劃時代的書中,作者花費了四年時間,搜集了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由於對劇毒性農藥DDT的濫用,已經讓春天變得寂靜無聲。

可以想象,這本書是如何的讓農藥生產商們惱怒。很快疾風暴雨般的詆毀甚至歇斯底裏的謾罵就如同潮水般向作者蜂擁而至。有很多文章號稱,作者在這些詆毀的折磨下於本書出版後兩年辭世。這樣的說法或許會引起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以及對藥商們的憎恨。然而這實在是低估了蕾切爾•卡遜——這個身材嬌小、外表溫和、性格文靜的女子——的非凡勇氣。事實是,當她準備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這是一個多麼敏感和極易引發爭論的話題。然而對自然所持有的豐富情感,以及她所具有的高度專業素養,使她無法保持沈默。當卡遜抱病完成《寂靜的春天》以後,面對詆毀和無端攻擊,作者始終保持平淡,因為她相信事實會說話。事實確實說話了,《寂靜的春天》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並遠遠超出了作者的預期。有人因此評價,這本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對於這樣的贊譽,蕾切爾•卡遜當之無愧。

準確的說,《寂靜的春天》是一本描寫死亡的書。然而蕾切爾•卡遜並非是在給她所深切熱愛的自然唱哀傷的挽歌。恰恰相反,在這本死亡之書中作者用其女性所獨有的細膩筆觸,充分的專業素養,將一個前途黯淡包含著眾多錯綜復雜事實的主題,敘述得優美簡潔而極其震撼人心。我不知道還有誰,能做到這樣。四十年時光的流逝,也不能使這本書的光芒有絲毫褪色。這並不是僅僅指由這本書所引發的全球性環保運動,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並進一步發展壯大。

有很多人認為,在環保這個概念被大肆宣傳的今天,我們實在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去讀一本四十年前寫的書,而且該書主題討論的是早已被禁止使用的DDT。然而任何一個讀過《寂靜的春天》的人,都可以指出這種說法的荒謬。確實這本書所談論的是濫用DDT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對花鳥蟲魚的危害,也直接包含對人的危害。但它遠不止是一本包含這些枯燥事實的報告文學。在DDT是否導致了這些危害的紛爭早已平息的今天,這本書的極其重要的價值甚至比當年更加清晰明了。

請試讀一下這段作者的原話“使用有毒藥品這風靡一時的做法,是在認識生命的力量這一基本命題上徹底的失敗。就像洞穴人掄起棍棒那樣粗魯,化學藥品的狂飆已經席卷和攻擊生命組織的整體——這個體系一方面纖細易毀,另一方面卻有驚人的韌性和恢復能力,能以難以預料的方式進行反擊。化學方法治療蟲害的信徒們一直忽視生命本身這種非凡的力量,他們行而不思,面對強大的對手,不知謙卑。”

這樣的閃動著智慧並敘述得極其優美的段落在《寂靜的春天》中隨處可見,足以喚醒我們沈睡中的自然之眼,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充分評估自然之於我們的深層價值。如果我們承認詩歌、繪畫等藝術對人類的無可替代的價值,為什麼我們卻對自然的慷慨恩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要知道我們從自然中來,並必將重新融合到自然中去。是它創造了我們,造就了我們這個物種。自然並非僅僅保障了我們的生存,它同時還賦予並塑造著我們的美感以及熱愛,我無法想象在一個醜陋並沒有愛心的世界裏人類將如何生存?

有很多人或者是出於眼前的微小利益或者是過分誇大了我們面臨的危險,不惜飲鴆止渴。他們極其簡單的頭腦無法接受平衡這種復雜的概念,仿佛自然是我們的敵人,一個需要加以征服鞭撻的野獸。他們可憐的頭腦中只有簡單的二分法,要麼我們徹底控制自然要麼完全的隨波逐流。他們完全不能明白我們就在自然之中,徹底控制自然的夢想就如抓住自己的頭發想要飛起來一樣荒唐。而另一面,我想說自然造就了我們這種智慧物種就不是讓我們隨波逐流的,這並非我們的本性。難題是存在的,這不需回避,然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不能把我們自己連同問題一起解決了。而這需要的是智慧和洞察甚至需要包含愛心,既然我們擁有愛心。

環保或許已經是個泛濫的名詞,然而它泛濫得遠遠不夠,它僅僅開始沖擊我們的視覺。然而在《寂靜的春天》中,它將沖擊我們的心靈。我相信沒有這種心靈底層的觸動,關於環境保護的重大國策,將難以成功。它將永遠只能是停留在紙面的一個枯燥名詞。如果我們不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那我只能引用一段作者的警告來結束,“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會寬恕我們對待生命賴以生存的整個自然的草率態度。”

《三思科學》電子雜志